伪装器材分为制式伪装器材和就便伪装器材两类。制式伪装器材主要有迷彩伪装器材、遮障伪装器材、单兵伪装器材、发烟伪装器材、模拟伪装器材和干扰伪装器材。此外,还有遮光器材、冷光光源、消音和隔音器材、烟火器材等。这些器材也可用就便材料制作。常用的就便伪装材料有木材、竹材、织席、树枝、草皮、煤末和锯末等。 制式伪装器材主要有:①迷彩伪装器材,包括光学迷彩涂料、热伪装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和迷彩作业机具等。光学迷彩涂料,有耐久性的和临时性的两种。属于耐久性的,如用于金属表面的醇酸树脂伪装涂料和用于织物表面的丙烯酸树脂伪装涂料等。属于临时性的,如油溶性伪装涂料、水溶性伪装涂料和用于雪地背景的伪装涂料等。一些国家还根据各地区背景颜色的特点,确定了相应的标准色,并给军队装备了便于大面积快速实施迷彩伪装的专用作业车。热伪装材料,主要有降低目标表面温度的长波反射涂料和能形成不同亮度的“热斑点”的一些材料。微波吸收材料,主要有干涉型和吸收型等类型的材料。②遮障伪装器材,包括伪装网、伪装盖布和成套遮障等。伪装网,有用尼龙材料和聚氯乙烯制作的防光学侦察的伪装网,或用合成纤维、聚氯乙烯、金属丝等制作的多性能(防光学、防热红外、防雷达侦察等)伪装网。伪装盖布,有防光学侦察的黄麻盖布,或用经防火处理的其他织物制作的伪装篷布等。成套遮障,是由上述伪装网和用轻合金、塑料等材料制成的支撑系统所组成的专用遮障,遮障面的颜色和图案,根据背景的特点分为林地型、荒漠型和雪地型等。③单兵伪装器材,包括有能对付光学侦察的伪装衣(如制式战斗服、雪地伪装衣等)、钢盔罩、涂面油膏等。④发烟伪装器材,包括有各种发烟罐、发烟弹和其他发烟装置等(见发烟器材)。⑤模拟伪装器材,包括用于设置假目标的各种制式的人员、车辆、技术装备、地物和工事的模型,以及模拟光源、声源、热源和微波辐射源的装置等。⑥干扰伪装器材,包括角反射器、偶极子反射体及其他悬浮干扰物等。 角反射器主要有雷达角反射器,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三角形、矩形或扇形的金属板(网)组成。雷达波作用于金属板(网)上,成镜面反射,经过三个表面的逐次反射,能按入射方向平行而集中地反射回去(图1)。它的回波信号与目标回波互相混杂,形成干扰,使侦察的雷达难以分辨,从而使目标得到隐蔽。角反射器还可用来示假和改变目标及背景的反射性能。角反射器有一面角、八面角和四面角的三种(图2),并有固定式和折叠式的不同结构形式。偶极子反射体,是以长度约为雷达工作波长一半的金属箔条、喷镀金属的玻璃纤维或卡普纶纤维等制成的无源半波振子,用飞机或火炮、火箭撒布于空中,能较强地反射雷达波。它既能隐蔽目标回波信号,又能模拟目标回波信号。
简单的就便伪装器材,如迷彩、烟火、音响伪装器材和伪装衣、假目标等,在古代战争中就有应用。比较集中使用伪装器材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使用的伪装器材主要有用以对付目视观察的迷彩涂料、人工遮障和技术装备模型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照相成为侦察的重要手段(见航空侦察)。对付光学侦察的迷彩涂料、人工遮障、伪装衣、发烟伪装器材和技术装备的模型等,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雷达的出现,伪装使用了角反射器和干扰丝(带)。在此期间,各种制式伪装器材相继出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侦察器材和精密制导武器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揭露伪装、识别目标和武器命中目标的能力,因而促进了制式伪装器材的发展。70年代中期和后期,一些国家先后以更加先进的制式伪装器材装备部队,使伪装技术和伪装效果达到较高水平。如遮障伪装器材和迷彩伪装器材进一步提高了对背景的适应性和对目标的通用性;发烟伪装器材显著地缩短了烟幕形成的时间,提高了发烟效率和对热红外、雷达侦察的伪装效能;模拟伪装器材提高了对光学、热红外、微波反射和辐射特征的适应性,以及对目标活动特征的模拟。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研制多性能的伪装器材和使伪装作业机械化,仍然是伪装器材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